时间:2023-06-26 17:59:48 | 浏览:19
根据古代民间传说,大河发洪水,人们往往认为是蛟龙作祟。 历史上,水流本来就很平缓,但突然水流湍急,引起了波涛汹涌,不可思议的新闻也不少。 另外,好好的堤坝从底部被破坏,洪水肆虐,一千多分钟就像良田被水淹没了一样。
这些奇怪的事件,古代人们都叫它“蛟龙行走”。
蛟龙不是龙,离龙还有距离。 下大雨时,蛟龙被水冲下东海的过程叫“蛟走”。
“走蛟龙”是蛟龙、得到其他途径的乌龟、鳗鱼等生物变成龙的最后一步,但这仅限于南方,北方把“走蛟龙”称为“跑地龙”。
南北朝志怪笔记《述异记》记载:“虻五百年为蛟,蛟千年为龙,龙五百年为角龙,千年为应龙。”
①《蛟龙行走》的第一个记载是在1866年。 传说在湖北省邵山的清净庵后面,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的巨响。 原来是突然发生了山洪。 巨大的怪物带来了波浪,它有一头牛头,身体和蟒蛇一样,所到之处房子的树都被破坏了。
② 1984年7月,在洞庭湖畔,农民在自己家破谷。 雨停了之后,在拨开山谷回家的路上,看到前方的稻田坎上缠着“蛟龙”。 长约10米,全身漆黑,他吓得连山谷都裹不住,爬来爬去地回家。
③ 1995年铜陵郊外,村民半夜上厕所,天空突然响起闪电。 村民在远处看到“蛟”在空中极速前进,水桶够粗! 后来发现,这是蟒蛇在觅食时与雷电相撞,导致“蛟龙”被误认为“在候鸟身上飞”。
据传,“蛟”一般生活在大江大湖中,而小一点的“蛟”,则寻常生活在人迹罕至的深潭中。 “蛟”不是龙,当然不会在天上飞,只能潜入水中。
四肢有五颜六色的色调,牛的叫声也和驴的叫声相似。 话说回来,“蛟”到底是什么样的物种呢?
体形兼具鱼和蛇的形状,也就是古书中所说的“身与尾”。 也有人说“蛟”的样子和传说中的龙很像,但“蛟”的角很短,反而眼睛的上眉、有突起的肉块在眼睛之间交叉。 还有四条腿,为了划水,前端像一条宽桨,尾巴尖有硬刺。
体长通常为2-5米,个头大的有时也会超过6米。 “蛟”的脖子上有白色的图案,背上有蓝色的图案,胸部呈赭色,身体四肢有五颜六色。
蛟龙“走”蛟龙的时候,往往会发生山洪。 如果是山野偏僻的地方,那就算了,但在人口密集的地方,往往会发生严重的灾难。 由此,有“顺水行蛟,危害四方”之说。
另外,“走蛟龙”遇到桥,不要过桥下游,而要让河水穿过石桥,过桥上游。
既然过了桥的上游,人们就用在石桥栏杆上刻龙来抑制蛟龙,以免蛟龙破坏桥,又把剑挂在桥下,叫“斩龙剑”!
现在,在很多桥下,都能看到“斩龙剑”的身影。 是一把生锈的剑!
传说这把剑挂在桥底,蛟龙不敢从下面经过,“蛟龙”要是中了刀剑,就会死。
根据《中国科学报》,也有学者认为“蛟”的原型可能是蟒蛇、蜥蜴、鲨鱼。 另外,“蛟”也是将各种各样的原型随意拼凑起来,融合蟒蛇、鳄鱼、牛、鲨鱼和蜥蜴等多种动物的特征加工而成。
从目前来看,这个说法相当可信,蛟龙“走蛟龙”的时候,困难很多,而且被人看到了,就要接受人的“封正”。
什么是“封正”? 例如,看到顺流而下的蛟龙,突然说:“是条大龙!
传说,走蛞蝓,难免让人看见。 这个时候,看到的人一定说是龙,不能说是蛇或泥鳅。 如果说是蛇,那修炼就被抛弃了,永远也成不了真龙。
这个被称为成龙的过程,叫做封正。 用人家金口玉言,修正果。 东北很多地方也有黄鼠狼扮成人成仙的说法。
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,“蛟龙”是由许多自然灾害叠加而成的自然灾害,“蛟龙”并未遭遇水化龙。 大家要以科学的态度,了解各种自然现象,不能盲目迷信,不能用不科学的语言阐明自然现象。
这里是玮哥讲历史!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故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