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5-10 20:11:22 | 浏览:460
“成龙说很开心和烂演员合作!”
“成龙被观众当场要求退票!”
这是最近成龙新电影《龙马精神》的热搜词,
虽然这些热搜词是被歪曲事实后产生的,
但令人唏嘘的是,作为一部电影,成龙主演的电影,它的热搜没有以电影内容为主,而是靠着这些五花八门的噱头才勉强引发争议。
更让诸多成龙迷灰心的是,《龙马精神》上映6天票房才破亿,上映10天票房仅有1.5亿的成绩。
很多网友表示,大哥的票房号召力依旧不行。
毕竟前有《满江红》收获总票房45亿,《流浪地球2》突破40亿,就连文艺片《无名》也超过9亿。
多相对比,虽有档期优势,但这个结果还是显得很惨烈,毕竟成龙国际巨星的地位摆在那里。
据传,《龙马精神》光投资额就有3亿,按照目前情形来看,预计票房收入在2亿左右,
再根据收入分配比,此片至少要亏2个亿。
其实不光是此片,近10年来,特别是2018年之后,成龙主演的电影票房一直呈江河日下的趋势,且评分极低。
要知道,成龙在香港、中国乃至世界影坛的地位世人皆知,不用带护照,单凭刷脸就能通行世界各地,“江湖”地位可见一斑。
可是最近几年,他明显处于创作的持续疲软下滑状态。
江湖地位仍然有,作品质量却江河日下了。
是成龙的时代过去了吗?
还是他真的英雄迟暮了?
什么作品能够吸引眼球?
当然是那些令人耳目一新、大呼过瘾、感同身受的作品。
成龙当年能够跻身世界巨星行列,离不开新、爽二字。
上世纪70年代末,成龙凭借《蛇形刁手》和《醉拳》,开创了喜剧动作电影的先河。
这两部电影剧情十分简单,比如,《蛇形刁手》讲的就是傻小子碰到武林高手的故事。
该电影吸引眼球的是:构思巧妙的动作设计和极具喜剧效果的情节。
影片中,武林高手白长天教傻小子简福功夫,有时用一只破碗来训练步伐,有时让简福躺杠杆上练腰力,有时在竹竿上放鸡蛋练灵巧的步伐……
这些创意都来自成龙。
他把本来就会的蛇拳和杂耍结合起来,改变了动作片中一板一眼的招数带来的呆板印象,令人眼前一亮。
片子上映后一举成功,不仅在香港获得270万港币的票房,更是在亚洲乃至全球引起轰动,全球票房高达650万美元。
而在此之前,成龙主演的电影基本都是在模仿李小龙和古龙的的动作片和武侠片,部部扑街,被发行商称为“票房毒药”。
可见,唯有创新和自身特色才能带来生机,无论哪个行业皆是如此。
而让成龙真正进入国际巨星行列的是1995年主演的《红番区》,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演艺界大哥位置的基础。
此片香港票房5691万港元,内地9500多万人民币,美国也有3200多万美元,发行商嘉禾大赚超1亿港元。
《红番区》的成功,与成龙拼命三郎式的狠劲不无关系。
影片中有一个镜头,面对一大群黑帮的追杀,成龙走投无路,从一幢五六层楼的天台,飞身跳往另一幢楼。
好莱坞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问成龙跳楼镜头是怎么拍出来的,成龙呵呵一笑说:“就是这么跳过去的呀。”
这部影片中除了具有一贯的幽默和插科打诨外,就是类似无防护实力跳楼这样惊险、刺激的动作,给观众带来一股酣畅淋漓的“爽”感。
而在当时的好莱坞影片中,那些刺激的、不可思议的惊险动作都是靠绿幕完成的。
好莱坞无疑也看到了成龙的拼命精神和不可替代性,热情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。
其实这电影还有一项功劳,它使内地人们春节看电影成为一种习惯,从此“春节档”“贺岁片”在内地有了名字。
此后直到2010年,只要是成龙主演的电影,票房和口碑都能扛得住,影迷观众愿意为他的电影买单。
但俗话说,花无百日红,大哥也一样,在2010后开始走下坡路,而且一发不可收拾。
其实,在2010年《大兵小将》拍完后,成龙曾萌发退出电影江湖的念头,他决定拍完下一部就休息。
也许正是“下一部”这个词让他舍不得放手,一部接一部地一直拍到今天,总有“下一部”待拍。
他拍完《大兵小将》拍《功夫梦》,
拍完《功夫梦》后拍《新少林寺》,此后又有了下一部《辛亥革命》。
接着,2012年在拍《十二生肖》时,成龙又发话了,以后将不再搏命拍电影。
而后,《警察故事2013》不约而至,《天将雄狮》款款而来,《绝地逃亡》也紧跟其上……
与之前一样,成龙在每一部电影的打戏中都亲自上阵,完成那些极其危险的高难动作。
尽管如此,成龙大哥却没有那么“灵”了,票房和口碑双双下滑。
据统计,近10年来,除了《英伦对决》的票房和口碑还算不错外,成龙的其它电影都不尽人意。
最糟糕的是2019年上映的《龙牌之谜》,豆瓣评分只有3.6分,总票房也只有2000万多一点。
此结果一出,演艺界一片哗然,成龙的电影也不香了吗?
其实,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寻的。
从成龙近10年主演的电影数据可以看出,2018年之前,票房还是能扛得住的,
《功夫瑜伽》的票房超过了17亿,票房最少的《机器之血》也超过了3亿。
2018年之后的几部电影数据显得很难看,《龙牌之谜》就不说了,
2019年春节档影片《神探蒲松龄》只有1.6亿,2020年国庆档《急先锋》2.94亿。
受此打击,此后连续2年,成龙没有任何电影在内地上映。
2023年他卷土重来,没想到《龙马精神》预售票房只有57.8万,总票房打足了能有2个亿就算不错。
很明显,票房3亿已成了成龙电影很难跨过的一道门槛。
对于动辄几个亿的拍摄成本,如此之低的票房让成龙何去何从?
他还会出爆款吗?
从口碑上来看更加令人沮丧,11部电影豆瓣评分平均才5.2分。
《功夫瑜伽》虽然票房还不错,但豆瓣评分连5分都没有超过。
创意貌似新奇的《神探蒲松龄》更是低得离谱,只有3.8分。
而《急先锋》和《机器之血》也是一言难尽,一个4.4分,一个4.6分,
不错,无论多么牛的演员都有可能拍烂片,但接二连三地拍烂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这样的口碑与国际巨星的名头背离太多。
最近上映的《龙马精神》是对成龙主演的十几部电影的致敬,
影片中有一句台词“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”,这是片中男主女儿对主人公讲的一句话。
这句话何尝不是对成龙当下电影事业现状的暗射,成龙自己对此也表示认同。
他说:“‘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’,说的也是实话,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,那是个拼命的时代。”
那么,到底是时代不同了?
还是廉颇老矣?
亦或是其它什么原因呢?
成龙主演的电影票房和口碑连续多年呈下滑趋势,绝不仅仅是时代不同的缘故,而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结果。
第一,从大环境上来看,影视行业从2018年后开始告别“热钱时代”,进入影视凛冬。
据相关数据显示,过去的3年,已有上万家影视企业倒闭,
一些导演、制片、编剧和演员们做起直播带货、微商,有的甚至兼职送起外卖。
资本没有那么勇敢了,即便是成龙这样的国际巨星,也难找到一掷千金的投资人。
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,难以进行前期高质量的拍摄和后期大力度地造势,形成恶性循环,导致票房和口碑不佳的后果。
第二,香港电影的渐渐没落,使内地观众失去了对港片的滤镜,
成龙、刘德华这样的大咖若演得不好,也没人为他们买账。
确切来说,2002年的《无间道》成为香港电影衰弱的分水岭,
而2008年成龙的《功夫之王》成了最后的辉煌。
那些曾经如雷贯耳的香港巨星要么走向好莱坞,要么走向内地,否则就难以生存和发展。
现在,连好莱坞电影在中国也不怎么吃香了。
2012年,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中占比达到48.2%,到了2021年,仅占12.3%,可谓是断崖式下滑。
这就表示走向好莱坞的国际巨星也无法让观众为烂片买单,成龙同样难逃趋势。
第三,时代不同了,武侠片不再是观众心里的香饽饽。
在娱乐方式单一的年代,武侠题材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由、行侠仗义的幻想,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生活的平淡和无奈。
如今可供娱乐的方式层出不穷,电影方面的新题材一个比一个有吸引力,
科幻、穿越、仙侠、玄幻、军旅等轮番上演,武侠题材的空间被压榨得只剩一丝缝隙。
更别说优秀武侠小说的创作者后继无人,很难再出现像金庸、古龙这样的大师,一再炒冷饭,观众没兴趣奉陪。
武侠题材失宠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第四,影视剧受宠的密码是“流量”二字,占观影市场很大比重的年轻观众只愿为自己的偶像买单。
成龙在《龙马精神》的发布会很无奈地表示,现在他找人投资,区区1000万都没人有兴趣,但如果有易烊千玺,4个亿都有人争着去投。
“因为你只要有流量、有人气、有影迷就行了。”
其实,《龙马精神》这部影片中也邀请了刘浩存、郭麒麟两位年轻知名演员,
只是,这可能并不是成龙所中意的吧。
刘浩存虽以“谋女郎”出道,但红了之后风评却奇差,除了公开嘲讽前辈外,还很自负,
再加上她母亲的舞蹈班出事后拒绝赔偿一事,负面影响很大。
对此,成龙不会不知道,之所以还会请这位,明显有资本硬塞的嫌疑。
前几天,“成龙口误说很高兴和烂演员合作”词条冲上热搜,
说的是成龙在《龙马精神》某路演现场脱口而出:“很高兴与这么烂的演员合作。”
随后他立即解释,因为自己国语不太好,不小心把“这么优秀”说成“这么烂”。
有网友评论,“是不小心吗?故意的吧。”
至于真相如何,只有当事人才知道,烂剧总要有人背锅。
第五,成龙赖于成功的因素发生了变化。
成龙之所以能一举获得成功,是因为他在影片中把惊险刺激的动作与喜剧元素结合起来,
而这些玩命似的动作都是他自己完成的。
如今,成龙早已过了花甲之年,腿脚再也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利索,
从近年来的影片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,他的动作幅度变得越来越小,速度渐渐缓慢,有力不从心之感。
更要命的是,即使他的动作和年轻时一样,也难以夺回观众的目光。
因为这些在十几年前非常好看的动作,与如今通过数字技术制造的逼真、奇幻的景象相比,还是相差太多。
成龙的动作喜剧片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软肋,就是影片中的人物塑造过于简单,叙事模式太过单一。
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警官、历史学家、厨师等等,都像身怀绝技的世外高人一样,
无论遇到的困境有多么不可思议,最后都能化险为夷。
这确实能让观众觉得很爽,但总是这样难免会有审美疲劳,希望有一些切合实际、遵从人性的艺术形象出现。
总之,多重原因造成了成龙电影的没落,注定他很难再现往日的辉煌。
岁月不饶人,成龙老了,
而时代的车轮又转得太快,博人眼球的新事物接连不断地涌出,他实在难以跟上。
盛极而衰是一种必然规律。
也许成龙可以转换一下思维,像周星驰一样转入幕后,或培养新人,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有志于武侠片的下一代,让武侠精神得到传承。
成龙大哥在影坛一战就是几十年,为观众奉献了无数经典武侠片,并竭力把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向全世界传播。
他的贡献有目共睹,无论以后如何,成龙,都是国人心中永远的骄傲。
目前,成龙大哥已排期未上映的电影多达23部,排到了2027年。
希望他能够凭借这些新电影,打一个漂亮的口碑票房翻身仗。
“成龙说很开心和烂演员合作!”“成龙被观众当场要求退票!”这是最近成龙新电影《龙马精神》的热搜词,虽然这些热搜词是被歪曲事实后产生的,但令人唏嘘的是,作为一部电影,成龙主演的电影,它的热搜没有以电影内容为主,而是靠着这些五花八门的噱头才勉强
功夫巨星成龙自传《我是成龙》上市。在给新书做宣传时,有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意:成龙从影60年,主演电影累计票房已超98亿。在这个“百亿票房先生”烂大街的时代,成龙大哥叱咤影坛这么多年,数据居然还不够“百亿演员”们吹得狠。大哥98亿的真实票房,
洪金宝曾在和成龙同台时调侃成龙是他的孙子,作为演艺圈里的老大哥,成龙的地位是人尽皆知的,但是面对洪金宝的“孙子论”,成龙却低眉顺眼的笑着接受了,而且他还当众叫了洪金宝“爷爷”,原因就在于早年他们二人一起吃的一顿饭上。洪金宝不止一次公开调侃过
5月5日,据1905电影网官博消息, 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,中国电影五一档票房达15.19亿。图源:1905电影网官博影片《人生路不熟》档期票房5.13亿,成2023五一档票房冠军。《长空之王》档期票房4.66亿,《这么多年》档期
如今,娱乐圈开始炒作“百亿票房”、“百亿影帝”,来彰显演员的票房号召力。“百亿影帝”这个噱头,最早由杜江和欧豪的团队碰瓷营销起来,起点概念就是参演就算票房。看了一下灯塔的数据,目前票房过百亿的有28个演员,按主演和配角统计。然而,在这28位
外国明星在内地号召力最强的巨星当数道恩强森,论单扛能力范迪塞尔,小罗伯特唐尼,阿汤哥等巨星都不如他。道恩强森在内地取得的票房成绩是有目共睹的,他出手票房基本上能收5亿以上,何况他还有大爆《速度与激情》系列,综合成绩他绝对是“第一人”。道恩强
成龙的新片,能否突破自己在内地市场的票房纪录?这是成龙的新电影《龙马精神》上映前夕,抱有期望的观众曾预想成龙是否可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。毕竟从2017年《功夫瑜伽》在内地创下17.48亿的个人票房纪录后,成龙的电影无论是从口碑还是票房,都一
69岁的成龙,说错话了!近日,成龙被曝在宣传电影《龙马精神》的时候,在台上说“很高兴和这么烂的演员合作”,引起了很大的争议。据悉,成龙在《龙马精神》里合作的年轻演员是刘浩存和郭麒麟,而刘浩存刚好在95花中也充满争议。虽然成龙事后解释,自己只
2019年的电影急先锋后,成龙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新片推出!2023年4月7日,成龙带着自己的全新作品《龙马精神》重回大众视野,这是一部致敬龙虎武师的情怀片!为了拿到高票房,69岁的成龙不惜跑到各大院线做路演,还开了直播,生日夜邀请圈内诸多好友
龙马精神豆瓣评分6.3分,国内票房刚刚破亿,北美票房6.4万美元,英国票房只有七千多美元!肉眼可见的是,从口碑到票房,成龙的这部新片都崩了,猫眼平台为其预测的总票房只有2.3亿左右,而它的制作成本高达3亿,需要9亿回本!龙马精神票房崩盘后,
有一次成龙被邀请和吴京参加晚会,期间两人接受记者采访,成龙很感慨的对镜头说:你看我花了50年时间拍戏,最后才拿了200亿票房随后他把手指向一旁的吴京说:这个人只用了4年,也拿了200亿有人曾经说,成龙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人,如果他现在的年龄和
近日,成龙在国际动作电影周后台接受采访时表示,已经在和吴京聊剧本了,并明确透露,“会和吴京先来个小合作,在以后会有个大的合作。”要知道,成龙在全球影坛的建树是有目共睹的,由他主演的警察故事系列更是深入人心,自成龙之后,可以说整个演艺圈里,很
4月15日,据湖南日报“华声在线”消息,在电影《龙马精神》中国传媒大学路演时,有同学对电影提出了批评,成龙回应: “我需要听到你们的声音,哪里拍的不好,每一次我都能学到很多东西,谢谢你们的批评”。据在场其他同学回忆,这名提出批评的同学并没有
人这一辈子,最重要的不是飞多高,飞多快,而是平稳着落!马云也说过,一个人做了一百件好事,没有人会说你好,但如果有一天你做了一件坏事,前面做的一百件好事都会被忘记,大家一样会骂你,会吐槽你!就拿动作演员来说吧,李连杰、成龙、甄子丹,这都是功夫
龙叔来了,扛着他的新电影来了,新电影扑街了,龙叔继续奔走。这几乎成为了《十二生肖》过后,成龙近些年来的真实写照。在《十二生肖》宣发的时候,成龙曾经表示“应该是我最后一部大的动作片了。”本来准备用《十二生肖》中的惊天一跃,完美收官“成龙时代”